欢迎访问天津威雅化妆品有限公司官网!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13803003907

化妆品加工视角:口红颜色成分的基础分类与核心特性

发布日期:2025-09-11 08:45:52 浏览次数:22

在口红加工中,颜色成分是决定产品外观与市场接受度的核心,其选择需兼顾着色力、稳定性与肤感适配性。目前行业主流的口红颜色成分主要分为有机合成着色剂与无机着色剂两大类,二者在化学结构、加工工艺要求及最终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口红的生产流程与品质控制。

一、有机合成着色剂:高着色力的 “色彩主力”

有机合成着色剂因分子结构中含发色基团(如偶氮基、三苯甲烷基),具备高着色力、色纯度高的优势,是口红中红色、粉色、橙色等主流色号的核心成分,加工中需重点关注其溶解性与配伍性。

偶氮类着色剂:如 CI 15850(D&C Red No. 7)、CI 19140(FD&C Yellow No. 5),是口红红色系的 “主力军”。CI 15850 的色阶可通过加工中与油脂的配比调整 —— 在蓖麻油为基础的油脂体系中,添加 0.5%-1.2% 即可呈现正红色,若复配 0.1% CI 45410(D&C Red No. 27),可转向暖调橘红。但这类成分需注意油溶性适配:偶氮类多为油溶型,加工时需在 75-80℃下与油脂(如羊毛脂、矿脂)充分搅拌溶解,避免温度过高(>85℃)导致色素分解,出现色沉不均。

三苯甲烷类着色剂:如 CI 42090(FD&C Blue No. 1),虽单独使用较少,但在紫色、莓红色口红中不可或缺。例如加工莓红色口红时,需用 0.02%-0.05% CI 42090 与 CI 15850 复配,通过控制二者比例(通常 1:20)调整色调深浅。这类成分对 pH 值敏感,加工中需确保油脂体系 pH 稳定在 6.0-7.0,避免与酸性成分(如维生素 C 衍生物)混用,否则易出现颜色变浅、浑浊。

有机合成着色剂的加工优势在于 “用量少、显色强”,但需通过合规性筛选 ——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4 版)明确限制 22 种有机着色剂在唇部产品中的使用,如 CI 17200(D&C Red No. 3)因潜在致敏性,禁止用于口红;欧盟 EC 1223/2009 则要求所有有机着色剂需通过 “急性经口毒性测试”,确保 LD50>2000mg/kg。

二、无机着色剂:高稳定性的 “色彩辅助”

无机着色剂以金属氧化物为核心,虽着色力低于有机合成类,但具备优异的光稳定性与耐热性,在口红中主要用于调节色阶、增加遮盖力,加工中需解决分散性问题。

氧化铁类:如 CI 77491(氧化铁红)、CI 77492(氧化铁黄)、CI 77499(氧化铁黑),是大地色系、棕色系口红的关键成分。加工棕调口红时,通常用 CI 77491(2%-3%)、CI 77492(0.5%-1%)与 CI 77499(0.1%-0.3%)复配,通过调整比例呈现从浅棕到深棕的渐变。这类成分需注意分散性:氧化铁为粉末状,直接添加易结块,加工时需先与液态石蜡按 1:3 比例制成预分散浆,再加入油脂体系,同时用高速均质机(3000-5000rpm)搅拌 5-8 分钟,确保颗粒粒径<10μm,避免涂抹时出现 “颗粒感”。

二氧化钛(CI 77891):主要用于提亮色调、增加遮盖力,尤其在裸色、浅粉色口红中不可或缺。例如加工裸色口红时,添加 0.8%-1.5% 二氧化钛可中和油脂的黄调,使颜色更通透;复配 0.3% CI 77491 时,可呈现 “蜜桃裸粉”。但二氧化钛的加工需控制粒径:纳米级(<100nm)虽遮盖力强,但需符合欧盟 “纳米材料标注要求”,且添加量不得超过 2%(避免潜在吸入风险);微米级(1-5μm)则更适合追求 “自然妆效” 的产品,加工时无需特殊分散处理。

无机着色剂的稳定性优势在加工中尤为突出 —— 经 80℃高温熬制、-10℃低温储存循环测试,颜色保留率仍达 95% 以上,远高于有机着色剂(约 70%),因此常作为 “色牢度增强剂” 与有机着色剂复配,延长口红的保质期(从 18 个月延长至 24 个月)。


查看更多 >>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