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津威雅化妆品有限公司官网!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13803003907

化妆品 OEM 加工无菌产品基础通用工艺流程

发布日期:2025-09-24 08:46:57 浏览次数:10

在化妆品 OEM 加工领域,无菌产品的生产对流程规范性要求极高,需全程规避微生物污染风险,保障产品安全性与稳定性。以下为无菌化妆品通用加工工艺流程,适用于精华液、安瓶等液态无菌产品的基础生产场景。

一、原料预处理与无菌检验

原料筛选:选用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原料,优先选择已通过无菌验证的原料(如无菌透明质酸钠、无菌维生素溶液),避免后续灭菌难度增加。

原料净化:对固体原料(如粉末状活性成分)进行气流筛分除杂,液态原料通过 0.22μm 无菌滤膜初步过滤,去除杂质与部分微生物;同时对原料桶、输送管道进行湿热灭菌(121℃、30min),防止容器污染。

无菌检验:取预处理后的原料样本,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总数(需≤10CFU/g),并专项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确保原料无菌性达标。

二、无菌配制环节

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车间需达到 ISO 7 级洁净区标准(静态浮游菌≤100CFU/m³),提前 1 小时开启层流净化系统,对操作台、搅拌设备进行紫外线灭菌(30min)+ 75% 医用酒精擦拭消毒。

精准投料与混合:按客户配方比例,在无菌操作台上将预处理原料投入无菌配制罐,采用磁力搅拌(避免轴封泄漏污染),搅拌速度控制在 300-500r/min,混合时间根据原料特性设定(通常 15-30min),确保成分均匀分散。

pH 值与黏度调节:在无菌状态下取样,用无菌 pH 计调节 pH 值至 4.5-7.5(符合皮肤耐受范围),通过添加无菌增稠剂(如透明质酸锌)调节黏度,确保产品性状稳定。

三、核心灭菌处理

巴氏灭菌预处理:对于热敏性较低的原料混合液,采用巴氏灭菌(60-65℃、30min),初步杀灭大部分微生物,降低后续终端灭菌压力。

终端灭菌(关键步骤):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技术,将混合液加热至 135-150℃,保持 2-5s,快速杀灭残留微生物(包括芽孢);若为热敏性成分(如多肽、酶类),则采用无菌过滤终端处理,通过 0.22μm 无菌滤膜(聚醚砜材质)过滤,确保无菌性。

灭菌效果验证:采用生物指示剂(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进行挑战性试验,若灭菌后指示剂无生长,证明灭菌效果合格。

四、无菌灌装与包装

灌装环境与设备准备:灌装车间需达到 ISO 5 级洁净区标准(静态浮游菌≤10CFU/m³),灌装设备(如无菌灌装机)需进行原位灭菌(SIP),包括管道、灌装头的湿热灭菌(121℃、30min),并采用无菌空气正压保护,防止外界污染。

无菌灌装操作:采用定量灌装模式(误差≤±1%),灌装头与容器口距离控制在 5-10mm,避免液体飞溅污染;容器(如安瓶、西林瓶)需提前经干热灭菌(180℃、2h),并在无菌传递窗内转移至灌装区。

无菌密封:对于安瓶类产品,采用火焰熔封(确保密封处无缝隙);对于瓶装产品,使用无菌丁基橡胶塞 + 铝盖密封,密封后立即进行密封性检测(如负压检漏法),防止漏液与二次污染。

五、成品无菌检测与出厂

成品抽样:按批次随机抽取 3% 的成品(每批次不少于 20 件),在无菌实验室进行检测。

无菌性检测:采用无菌操作法将成品接种至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 7 天,观察是否有菌生长;同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确保微生物总数≤10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

稳定性测试:将成品置于 4℃、25℃、45℃环境下储存 3 个月,定期检测性状、pH 值、无菌性,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稳定;所有检测合格后,出具无菌检验报告,产品方可出厂。


查看更多 >>

推荐新闻